账号:
自动登录
密码:

浏览:153   回复:0

【翻译3】通过空间句法的方法探究乾隆时期苏州市园林的分布情况 [复制链接]

  • xyl-zjut
  • 参与勋章

    研究勋章

    互助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1 21:47  

3.2.运河轴线模型分析

     运河被认为是苏州城市景观的一个主要元素。由于运河的存在,街道不再是唯一的交通工具。清代中期,苏州城市人口激增[40-42],居民占据了大量土地,许多运河被淤塞或堵塞生活污水[43]。在此背景下,大量的水渠被开垦为土地,导致水渠数量急剧减少,由明代后期的7条纵渠、14条横渠,减少到6条纵集、10条横渠。特别是,长门附近的运河减少最多。相反,由于楼门附近的东部城区是丝绸织造区,需要大量的水[8.45],运河的数量得到了维护和增加。根据运河轴线模型分析中运河分布与园林分布的对比,每个园林中也有几条运河南北或东西贯通,可见水源与园林分布的密切联系。

     运河轴线模型分析(图5)表明,红色标记的南北运河整合度最高,从长门流向盘门。这条运河与中间整合的西大街平行。在它周围分布着少量的园地。橙色标注的两条贯穿楼门附近丝织发达区南北的运河,是整合度第二高的运河,其园林分布与集成度最高的运河相似。黄色标记的运河处于中间整合状态。它们分布在祁门、楼门、香门一带和丝织区。花园沿着这些运河分布得更密集,比那些整合程度更高的运河更密集。浅绿色标记的运河具有一般的整合度,但它们被更多的花园包围着。尽管整合程度较低,浅蓝色和深蓝色标记的运河被许多小园地包围着。

(图5)运河轴线模型分析结果。用红色标记的运河是最完整的运河,而用深蓝色标记的运河是最不完整的运河。整合度较高的运河与其他运河的交叉口较多,整合度较低的运河与其他运河的交叉口较少。


     基于这一分析,可以推断,越少的园林围绕运河,整合度越高,越多的园林围绕运河,整合度越低。也就是说,周围建造的花园更少这些运河与其他运河有更大的穿越次数和更高的可达性。明清时期(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运河在苏州的交通运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用于后勤运输的石船和货船,有用于守备队的巡逻艇和由农民和水手驾驶的纠察船,还有用于平民运输的私人船只。交通是城市运河最重要的功能。在人流量较大的运河周围,有更多的货船、政府船只和私人船只,花园就很少,而在人流量较小的运河周围,花园就更密集。这与街轴模型分析的结论一致,即湖龙街道周边花园较少,交通功能较强。虽然一些绿地位于最完整的运河的最南端,但根据苏州市地图(图6), 绿地上有两座寺庙。另一小块绿地位于万年桥附近,但这是县政府所在地。在运河周边也有一-小块绿地分布,整合度仅次于运河,整合度最高。而在《苏州城市地图》中,这是一块田地(图6)。 这也说明私家园林的分布确实离运河较远,整合程度较高。

(图6)水渠周边绿地分布的整合度在苏州市地图上分别为最高和次之。


4.验证和讨论

4.1.园林集中分布在苏州市南北端繁华的商业区

     拙政园位于西北街北侧,是乾隆年间苏州市整合度和可达性最高的地方;狮子林位于南面。拙政园位于启门和楼门之间,为明代中期王先臣所建,明代晚期为徐氏所有。乾隆初年,园西为曾任朝廷史学家的叶先生所有,改称“书院园”;花园的中间部分由江家掌管,并改名为“抚园”。沈德谦将“福园”描述为“位于楼门和齐门之间的名园”,暗示它已经获得了很高的知名度。同样著名的还有毗邻的狮子林,它以“比整个州更壮观的泉水和石头”而闻名。因此,狮子林和拙政园一样受欢迎。西北街密集的人口和频繁的商业活动进一步促进了这两个花园的流行。最受认可的园林位于可达性最高的街道附近,这一发现证实了街道轴线模型分析的可靠性,以及著名园林所在场地的空间可达性与园林受欢迎程度之间的强烈关联。

     网师园和沧浪亭位于石泉街南侧的一个或两个街区之外,与西北街一样容易到达。但网师园与拙政园、狮子林的位置略有不同。据《网师记》所述,“作为一个大都市,苏州的城区几乎到处都是房屋和人。但在东南角,靠着城墙,有一条小溪,那又是另一个地方。它被繁茂的植被所覆盖,使它看起来像半城市半乡村的“[49]"。网师园位于“繁华的市集附近,但来这里的人太享受宁静而忘了离开”[49]。网师园的一半毗邻繁华的城市,另一半毗邻乡村,这与街道轴线模型分析的结果一致。网师园虽然没有被列为“名园”或“比全府还壮观”,但在乾隆年间仍是一个重要的园林。由于它位于距离高度便利的石泉街只有一个街区的地方,它能够为游客提供-种与世隔绝的体验,与熙熙攘攘的市场形成对比。由于远离人口密集的地区,其知名度和影响力被削弱。

     沧浪亭的位置不同于拙政园、狮子林或网师园。它离石泉街两个街区远,“隔着网师园”[49]。清初宋罗曾写道:“沧浪亭之近,不亦乐乎。”狂野的小溪在这里自由奔流。到处都是巨石。还有许多小山丘在茂盛的野草丛中。这里是乾隆年间的住宅。从图7可以明显看出,沧浪亭虽然离石泉街很近,但两个街区的距离完全把它与人口密集、喧闹的街道隔开了。它仍然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因为乾隆皇帝在他的南巡[52]参观了四次。这进一步说明,乾隆年间苏州市最易进入的商业街区的影响仅限于两个街区。这样的空间限制可以通过一个有影响力的人物的访问而被打破,使花园受到欢迎,而不是位于繁华的商业区。总之,人为因素对受城市空间结构限制的园林的突出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图7.乾隆年间的沧浪亭及其周围环境。


4.2.园林主要集中在苏州市商业繁华的住宅区

     杨雨巷是苏州市典型的官员居住区,整合度高,商业功能广泛。姜氏花园是为乾隆年间刑罚部辅佐大臣姜吉所建,位于杨玉巷北端,是一条南北延伸的胡同。这个花园也被称为清末的桓秀山庄。建园时,姜吉邀请常州的葛玉良来做假山。姜浩“建了五座房子,房子后面用石头堆成小山。他一直挖到清泉流出来,这泉水就叫做“飞雪”。这种壮丽的景色使花园被评为“苏州著名的花园”,直到清末[56]。这一描述不仅支持了杨峪巷周边园林的流行,也验证了街道轴线模型分析的结果。清代中后期,苏州城市空间分布变化不大。姜氏园林建于清代中期,至今仍是著名的园林。它的所有景观都保存在清末,并成为桓秀山庄的一部分,这表明一个花园的保存和延续与它在城市中的位置密切相关。

      文雅巷与昌门周边整合度中等的街道相连,栽培园就位于昌门附近。花园周围是“一个整天热闹的商业区”。虽然这是一个平民居住区,而非官员居住区,但它被频繁的商业活动所包围(图8)。栽培园旁边是五石园,位于西浑巷,连接着昌门地区的整合度中等的街道。这座花园建于明朝晚期,但在晚清时期,它被改造成一个私人住宅,由沈氏家族持有。幸运的是,这五块石头和石头很好地经受住了历史的变迁(图9),证明了花园在它是私人住宅时得到了妥善的保护。闽园和五石园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园林,虽然在清代曾是私人住宅,但至今保存完好。这种保护反映了该地区对园林建设的热情。也可以推断,大量的园林位于长门周围的居民区,其中一些是通过翻新或保留前朝代的老园林而建造的[14,19,54]。

图8.昌门[59]内的住宅和市场。

图9.五石园的五块岩石和古井照片。


     除了上面提到的两个花园,少湖花园、一个方家花园,也位于长门内的中间可达的街道周围。沈德潜在《方家少湖园注》中写道:“少湖园位于薄处门东侧。由于空间狭小,为了充分利用土地,房屋像鱼鳞一样密密麻麻地排列在一-起,使这个地方显得特别热闹。令人惊讶的是,少湖花园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区域,优雅和宁静。初来乍到的人们甚至不知道花园外有熙熙攘攘的街道和拥挤的居民区。路过的人不知道花园中的树林、石头、水、泉水、鸟和鱼是多么迷人。”保竹门是昌门的别称。少湖园与栽培园、五石园一样,也坐落在狭窄的市中心。这一描述不仅证实了运河轴线模型分析的结果,而且也证明了乾隆年间在苏州商业活动频繁的居民区中修建了新的园林。

     畲族园,又称小玉林园,清末更名为夫妻静修园,位于楼门区中间融合的街区内的小新桥巷。程章华在《畲族园记》中写道:“畲族园位于东城神庙旁,原是保宁州太守吕进的府邸。他通常住在完全与世隔绝的老房子里,喜欢埋头读书。程章华继续说:“然而,在花季,他会打开大门,让人们来参观”[34],“ 提醒他们,在这样一个繁华的地区,有一个花园”[34]。通过这样做,花园成为一个半开放的旅游景点在苏州城市的公众。这一开放意味着畲族园所在区域人流量较好,这与街道轴线模型分析的结果一致。

     这也印证了乾隆时期私家园林向公众开放的现象。

网站指南